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11月16日,成都龙泉街道崇德社区《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举办了自然研学活动。此次研学的主题为“公园里的树朋友”,由《知识就是力量》携手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崇德社区居委会共同主办,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交流促进会承办,并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利用成都市第一次秋假周末时间,将科学小记者站、社区小公园与自然手作结合,让科学小记者在近距离的环境里完成一次“看得见、摸得着、能表达”的真实采访互动与自然学习。
走进科学小记者站
从空间认识社区资源
活动从三楼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开启。工作人员带领科学小记者认识“记者站的作用:记录社区、发现问题、表达观点”。科学小记者通过参观科普杂志区、小记者工作站,了解未来可在此开展杂志借阅、拍摄实践等常态化活动。科学小记者纷纷在科学直播间主题墙上留言,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爱好,家长也在小记者站登记杂志借阅,帮助孩子丰富课外生活科普体验。在科学小记者素养提升互动环节,老师通过社区游园会场景带入,引导科学小记者思考如何提问、以及采访的关键信息如何获得。


社区小公园变自然课堂
树种识别与现场采访
随后,队伍走进社区小公园,将日常散步场景变成自然研学现场。导师带领科学小记者观察桂花树、樱桃李、朴树等常见树种,引导他们辨认树木结构和功能,并现场讲解其生态特点。




自然手作
把秋天带回作品里
完成采访后,科学小记者开始以“树朋友”为主题进行自然拼贴创作。材料全部来自现场拾取的落叶,不破坏公园环境。导师引导他们利用叶片的弧度、色差与形状创作动物、风景或抽象图案。
短短半小时,一个个独特的“秋天作品”在桌上展开:有人用树叶拼出“小乌龟”,有人用树叶勾勒“秋日小路”。自然手作让孩子从“看见自然”走向“表达自然”,完成一次从观察到创作的闭环。



春秋假下的社区科普
把自然教育带回生活
此次活动通过自然研学+科学小记者训练,带来四项实效:
满足春秋假期间青少年的户外学习需求,提升身心健康;
让科学小记者认识社区公共空间,促进后续自发参与小记者站借阅与活动;
以模拟场景提问锻炼表达力,使孩子在生活场景中建立社会性与自信;
用自然研学提升环保意识,让孩子理解身边资源即可成为学习材料。
夕阳西下,活动在科学小记者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他们带着自己创作的自然手工作品和对“树朋友”的新认识踏上归途。草木会说话,社区有故事。这场秋日里的自然邂逅,不仅让科学小记者们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关心社区、热爱自然的种子。让科学小记者在社区里获得真实、有趣、可持续的成长体验。
相关链接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协主管,是中国科学家为青少年创作的跨学科、深阅读科普核心期刊。它凝聚了全球最大规模科研群体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未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曾为杂志撰写过精彩的科普文章。这本让众多中国科学家魂牵梦绕的杂志,成为他们传授跨学科深阅读知识的首选平台。


扫码加入
“未来科学家俱乐部微信群”
责任编辑丨江韬
排版丨许伽成 黄靖珴(实习)
质量审核丨何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