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古生物学家究竟是做什么的?”“谁能令沉睡千万年的化石‘开口说话’?”“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又藏着一个怎样不为人知的‘化石宝库’——漳浦?”……
11月10日下午,北京丰台二中附属看丹小学的多功能厅内,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吸引着在场近80名师生的好奇目光。
这里正进行着一堂特殊的科学课——《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的编辑,带着“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公益课堂”走进校园,带领同学们踏上一场穿越时光的科学探索之旅。

科普阅读是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公益课堂”,旨在引导青少年通过科普阅读感悟科学家精神!
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循着文章脉络,借助珍贵的琥珀原石照片、晶莹的琥珀与恢宏的古生物复原图,解读着时光封印下的科学密码,聆听那段沉睡千万年的地球故事。

阅读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就是与科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本堂课上,文章作者王博与杨定华老师通过视频“亲临”现场,娓娓讲述古生物学家的科研日常与创作心路。

他们如何从一枚琥珀中,解读生命演化的密码?随着讲述的推进,答案如清泉般缓缓流淌,古生物学家的形象也在同学们心中渐渐清晰——他们正是那个让化石“说话”,让逝去的世界重现于眼前的“地球侦探”。

课堂上,同学们身姿端正,目光专注,跟随着老师的讲述,沉浸在漳浦琥珀的世界中。大家以科普阅读为舟,穿越亿万年时光,与古生物学家展开一场无声却深刻地对话。

在互动环节,老师通过提问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所思所想——“如果自己是一名复原画师,会如何复原灭绝生物的色彩?”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分享创意。

进入创作实践环节,同学们静默阅读,专注书写与绘画。思维的闪光在笔尖跳跃,热爱科学的种子,也在此刻静待花开。


随班教师张海英表示:“课堂上,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深受触动。当王博研究员通过屏幕展示科研人员在大雨后紧急抢救琥珀、在实验室专注打磨标本的画面时,孩子们敬佩的眼神,让我看到责任与热爱的种子正在悄然萌发。这种源于真实场景、来自科学一线的引导,远比说教更有力量。
此次活动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将继续联动更多优质资源,让科学走进校园,用鲜活的科学家故事、生动的实践体验,为孩子们搭建 “看见榜样、向往成长”的平台,让德育真正扎根生活、滋养心灵,助力孩子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科学的海洋浩瀚无边,如何引导孩子爱上科普阅读,一直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读科学,爱科学,让科普阅读走进千家万户,《知识就是力量》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推出公益课堂,以科普阅读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以科普阅读服务于学校、社区、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图书馆、书城、研学基地等。北京、厦门两地可线下开展此活动,全国其他的地市可线上开展此活动。
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成立于1987年3月,主管单位是北京市科协,是由关心、支持、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专家、教师、社会各界人士及各类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场馆、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活动特点

以阅读为核心,打造青少年共读科学氛围,带动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
主题科普公益课
(选择其一)
主讲人团队:《知识就是力量》资深编辑
如需组织青少年参加公益课堂活动,欢迎扫码申请!


责任编辑 |李银慧
运营编辑 |赵青云
质量审核 | 何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