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你是否会陷入一阵虚幻的美好——在白日梦中,我们是超级英雄,是舞台上的主角,是赛场上的冠军……白日梦很正常,然而,沉迷其中却有可能带来危险。
心理现象:白日梦

白日梦很“偏爱”青少年。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心中有太多的愿望,尽管由于种种局限,这些愿望常常难以变成现实,但它们并不会因此销声匿迹。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缓解心理冲突、维持心理平衡,白日梦便前来“帮忙”。
可想而知,对青少年而言,白日梦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
心理趋同
白日梦中的角色,通常是青少年在心理上认同的一个目标。通过趋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将对这个目标的认同转化为个人行动的动力。
心理激发
白日梦可以引发青少年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激发心中的希望和信心,从而引导青少年做出相应的行动。
心理安慰
借助白日梦,青少年可以在幻想中满足心理需要,从而获得心理自我安慰、实现心理平衡,即白日梦可以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
心理逃避
在白日梦中,青少年可以短暂逃避难以面对的现实生活,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进行自我心理防卫。

白日梦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深陷白日梦,往往是一种心理退缩的行为,是“长不大”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总是沉迷于梦境之中不能醒来,他便会难以自立于现实。
心理对策:顺其自然,脚踏实地

对于青少年而言,适度地在白日梦中游历一番,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化解心灵的压力、寻找心中的希望。但是,显而易见,白日梦不能让自己得到现实的满足。那么,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在白日梦中越走越远时,要如何走出这样的困扰呢?
首先,学会顺其自然。有时,我们越是抵触白日梦,反而越容易陷入其中。其实,对待白日梦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即不排斥、不斗争、不控制。白日梦来了,不妨让自己在白日梦中短暂遨游;白日梦走了,就让它走吧,不要留恋。

其次,积极地解决现实中的困难。我们知道,沉迷于白日梦的现象往往伴随着其他心理情结的发生。可以尝试总结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困难,然后积极地寻找对策。要让自己从漫长的白日梦中醒来,就必须学会面对现实、拒绝逃避困难,才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一步一步地把幻想变成现实。
同时,学会沟通,善于向外界求助。可以尝试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或是积极向学校里的同学、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求助,让朋友为你分担烦恼,让专业人士为你指点迷津。
最后,注重现实中的社交活动。沉迷于白日梦,很可能使我们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群体。而当我们积极结识现实中的同学、朋友,往往就会分散走进白日梦的精力,将注意力从白日梦中的虚幻转移到真实的伙伴上。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参加体育、艺术活动,让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白日梦并不可耻,它是我们心中无数愿望的体现,我们可以在幻想中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但是,唯有在现实之中脚踏实地,那些幻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沉迷于看似充满希望的白日梦,反而会离希望越来越远。
责任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运营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少年,别在白日梦里深陷》,撰文/马志国,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