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

来源于:知力
发布时间:2025-08-15 16:36:17
    小字号

连夜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


周光召,中国共产党党员,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中国理论物理学发展、原子弹研制、国防事业奠基作出了杰出贡献。

周光召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渊源颇深--1996年7月与8月,周光召先后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发表《一些基础科学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文章;2004年8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专访周光召院士,整理成《科学家谈科学发展观》一文。

隐姓埋名的人民科学家

1961年初,周光召毅然登上回国的列车,进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开始了长达19年隐姓埋名的“秘密工作”。

1964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给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刘杰布置了一个紧急任务:认真估算一下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接到任务后,在不到16小时里,周光召抓住要害,连夜计算,确认爆炸成功的概率超过99%。

这次精确的计算,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提供了重要理论保障。


周光召(右)与杨振宁(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后来说道:“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当九院理论部的主要工作从原子弹研制原理研究转移到氢弹研制原理研究后,周光召等人火速组织科研人员制定了关于突破氢弹原理工作的大纲。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事后,有人称赞周光召的贡献,而他只是笑着说:“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晚年忙碌的实干家

从中国科学院院长位置退休后,周光召依旧忙碌。他致力于科学普及与推广,自称是科普工作的“开路小工”;还参与科技界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决策,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周光召每年1月都会参加973计划的指南讨论、重点方向确定,5月、7月参加重大项目答辩和综合评审,以及10月和年底的顾问组全体会议等活动。会议中,他的科学理念、判断问题的方法,甚至工作的思路,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周光召还多次提醒大家,做学问要实事求是,汇报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要把别人的成果、把其他科技计划的支持都说成是973计划的成果。

周光召在本刊《科学技术与社会》(1996年8月刊)一文中指出:“科学本身不仅要在学科前沿,而且更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获得推动力量,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从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历史召唤中汲取力量,鼓舞全国科技、教育界投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并在科学前沿上努力拼搏,才能赢得中国科技事业的再度辉煌。”他的科研生涯充满荣誉和成就,彰显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和动力,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运营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周光召 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撰文/刘旭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