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今年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十周年。
十年磨一剑,“华龙一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中国密码”?
“华龙一号”是中国经过30多年潜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
探秘“国之重器”
核电站是以核反应堆代替锅炉,以铀为核裂变原料,通过核裂变反应生成热能,再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常见的核反应堆有轻水堆、重水堆、改进型气冷堆、快堆等。其中轻水堆按照蒸汽产生过程不同,还分为沸水堆、压水堆及超临界水冷堆。“华龙一号”属于压水堆核电站,以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世界60%以上的核电站都是这种类型。
“华龙一号”采用单堆布置,机组之间互不影响,每个机组独立一套系统。它主要由核岛、常规岛及其他辅助厂房构成。核岛是核电站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反应堆厂房、燃料厂房、安全厂房、核辅助厂房、放射性废物处理厂房等;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发电机厂房及其附属厂房;其他辅助厂房,包括泵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SBO(全厂断电)柴油发电机厂房、BOP(辅助系统)厂房等。
独一无二的中国“芯”
核裂变反应又是怎么发生的呢?铀-235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会分裂成两个(偶尔3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两个(有时3个)新的中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核裂变。裂变产生的新的中子又可以引发新的核裂变,就能持续地发出能量,这个过程叫作链式裂变反应。“华龙一号”就是以铀-235为核裂变燃料的。
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华龙一号”的堆芯设计方案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反应堆堆芯由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对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支承、保温层和堆顶结构组成。总之,核电站发电原理是由核裂变产生热能,热能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带动转子高速转动,从而产生电能,其实就是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一批核电项目。其中,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所属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正式落地,继续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项目建成后,防城港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将突破69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30亿千瓦时,为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助力广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惊艳了全世界。我们期待中国核电实现更大跨越!
责任编辑|高琳 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岳焕琦 王维嘉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中国“名片” 大国重器——“华龙一号”核电站》,撰稿/李强 杨思 荆锐(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审核/范广军(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协助组稿:《施工技术(中英文)》编辑部,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